长信传媒郭靖宇:影视IP“下南洋”,市场小但空间大

一面娱乐/ 12 Jul 2023

曾作为新加坡无数经典年代剧及古装剧拍摄场景的大士电视城,即将在2024年第二季被夷为平地,正式走入历史。这座承载着许多人回忆的电视城,启用至今30年,见证本地电视剧的黄金时代。尽管已废置多时,但一想到过去在电视城拍摄的点点滴滴,不少演员及幕后人员都为这个将消逝的场景感到唏嘘。新中电视人也谈拍摄年代剧面对的挑战。

 

风光一时的大士电视城(Tuas TV World),由新加坡广播局(新传媒前身)于1990年至1992年之间斥资3500万元在大士建造。该设施占地6.6公顷,面积约9.2个足球场大,有八个场景,可供拍摄怀旧剧和古装剧。

 

据报道,剧组首次利用电视城场景拍摄电视剧是在1994年,曾在那里取景的国产剧包括《豆腐街》《新阿郎》《风雨柴船头》《和平的代价》《东游记》《出路》《福满人间》《笑傲江湖》《琼园咖啡香》等。此外,外国剧组如白灵参与的电视电影《新西游记》(The Monkey King)2000年也曾在电视城取景。

2001年开始,新传媒减少拍摄年代剧和古装剧。由于维持费用过于昂贵,大士电视城运作不到10年就停用,最后一部在那里拍摄的剧集是《我来也》。该处后来转为警察部队的训练设施。

 

大士电视城目前由内政部管理,预计会在9月中委任承包商展开拆除工作,工程会在明年第二季完成。届时,内政部会把土地归还新加坡土地管理局。

 

如今,公众擅自进入电视城是违法的。南洋邻里警局曾于2021年9月在脸书发文指出,大士电视城是保护区,严厉禁止公众进入。疫情期间,有不少人因擅闯电视城遭警方逮捕。电视城大门外也设有警方的“罪案警讯”(Crime Advisory)告示牌,警告公众止步。

 

庆幸的是,新传媒《花样人间》剧组曾于2012年重返电视城拍摄,让久违的场景重现电视屏幕。

 

王尤红:感谢自己当初的决定

 

《花样人间》监制王尤红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很庆幸当初(回去拍摄)的决定,因为心底有个声音告诉我,如果这次不回去拍,那个地方恐怕就快没了。”

 

王尤红1981年加入新广戏剧组,大士电视城见证她从副导做到导演,再到监制的岁月。王尤红忆述,年代剧一开始是找实景拍摄的,后来新广在加利谷山旧址搭了古装街供拍摄。彼时正值电视剧的黄金年代,规模小的街景供不应求。

 

王尤红对初次到大士电视城拍摄的记忆历历在目,“看到新的东西很兴奋,我记得那边有甘榜、教堂、五脚基、店屋、古装街等,该有的都有,从规模比较小的街景到这么大的场地,真的很开心。”不仅如此,电视城覆盖面积大,即使有两个剧组同时拍摄,只要提前沟通,避开同个地点就行了。“那边地方大,就算后来开始同步收音也不会干扰到别组拍摄。”

 

 

难忘电视城的群戏和夜戏

聊及在电视城难忘的回忆,王尤红娓娓道来:“记得《客家之歌》有一场戏,是比较大规模的群戏,讲的是群众示威暴动,殖民地警察来镇暴。当时时间很紧促,四名男主角有生离死别的戏份,加上不同种族的群众演员多,万一处理不当,造成真的暴动怎么办?”

 

 

但正是因为拍摄难度高,拍摄过程却出乎意料地顺利,那场戏至今让王尤红印象深刻。“所有演员,包括群众演员都一气呵成,完美地呈现出你要的感觉,大家的默契和配合,真的让人很感动。不只是我,(谢)韶光也曾经跟我说他很喜欢那场戏。”

 

另一个令她留下深刻记忆的是拍摄诡异剧《解连环》。范文芳和王沺裁在《解》里是“三世情人”,两人从1920年爱到1995年,期间经历了三世情。范文芳在剧中饰演女鬼,因此她的戏份都是月黑风高时在电视城拍摄的。

 

王尤红说,当时制作组想要做一些不同的尝试,包括拍摄一些阴森、诡谲的镜头。1990年代,电脑特效没那么先进,须要靠烟雾、风扇及打灯来烘托气氛,在电视城拍摄会比较方便。另外,在那边拍夜戏也比较合适,附近没有住宅区,不会打扰到居民休息。

 

 

电视城地广人稀,加上所拍摄的剧种,不免开始有一些鬼故事在工作人员之间流传。王尤红笑言:“那时候上厕所大家都很自动地结伴而去,等戏时相依为命似的聚在一起,这一幕让我印象很深刻。”

 

 

重返电视城感触良多

经历过大士电视城风光的年代,王尤红时隔11年为《花样人间》重回电视城时,却有了不一样的感触。她形容道:“建筑物少了一大半,因为年久失修看起来破烂不堪,二楼的窗户摇摇欲坠,面目全非。落叶阻塞沟渠,积水变多,蚊虫自然滋生。”

 

王尤红说,电视城仅剩的建筑物几乎都是危楼,基于修复成本过高,她必须有所取舍,不能每栋都使用。“制片组的安全控管要做得充分,因为上二楼的楼梯或许会发生踩空意外;群众演员没戏时,也要确保他们不会乱走到一些危险的地方。精神压力很大,谁在那边出事我都得负责。”

 

 

所幸剧集顺利杀青,演员们也在那里留下了美好回忆,王尤红说:“我记得台湾艺人黄鸿升第一次到电视城时跟我说,‘你们竟然有这样的街景可以拍年代剧,好棒啊!’他的兴奋和喜悦感染了我,让我觉得当初的决定是对的,很值得。”

 

进入千禧年后,本土年代剧的产量开始递减。王尤红认为,制作成本及制作难度提高都是导因。随着新加坡不断发展,很多旧式建筑已不复存在,“要拍年代剧就须要出国,加上服装、道具等元素缺一不可,制作成本自然比较高。”

 

 

正筹备新的年代剧

新传媒上一次制作华语年代剧,要追溯到2013年开始播出的建国三部曲电视剧《信约》系列。近年来,在新传媒播放的年代剧多为英语剧,如《最后的夫人》《剃头刀》系列,而具有年代剧元素的华语剧仅有上半年备受好评的《密宅》。

 

对此,新传媒首席内容创作官林丽慧接受早报访问时回应,新传媒目前致力在古装、年代剧与时装剧之间取得平衡。她解释,这种模式并不是新加坡独有,是新传媒透过观察全球影视市场得出的结论。

 

林丽慧透露,新传媒正在筹备新的年代剧项目,观众可以拭目以待。

 

 

长信传媒坚持制作南洋题材年代剧

反观,长信传媒自2018年开始聚焦在南洋年代剧,打造“南洋三部曲”。

 

新版《小娘惹》及《南洋女儿情》监制,长信传媒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郭靖宇与早报分享他钟情于年代剧的原因。他以南侨机工、妈姐、红头巾等故事为例,“南洋题材的故事让我觉得充满了传奇性,所谓的传奇性就是听起来不像是正常的生活逻辑,让我打从心底觉得值得尊敬,被称作为英雄、枭雄的故事。”

 

郭导透露,自己过去20年在中国大陆深耕于传奇剧,他笔下写过的几十部传奇剧,故事背景都集中在20世纪上半叶。“我的创作没有说一定要拘泥于什么,人生中碰到什么让我感动,我就去做。南洋题材的故事,延续了我过去传奇剧中人物的张力,同时具备南洋文化,有新鲜感。”

 

 

郭靖宇:比起剧集引起的热度,我更愿意讲故事,因为好的故事可以传承下去。
拍年代剧挑战多

然而,郭导坦言,拍摄年代剧的挑战比其他剧种相对来得多一些。首先,年代剧场景要比古装剧贵得多;年代剧的选角也与一般剧集不一样。他说:“很多演员不愿意演,认为这种剧不会大火,他们更倾向追求那种容易被看到的剧。”

 

 

除了现实考量,演员自身的条件也是一大重点。郭靖宇说:“所谓的‘像’,是要朴实一点,不能一看就是矫揉造作的美女,打个比方,找个很瘦弱的女生去工地(饰演红头巾角色)也不行啊,她至少得看起来结实、健康。”

 

 

制作上挑战不少,中国观众对南洋年代剧的反应如何?郭导说:“你讲贴近他们身边,譬如贪官的故事,他们肯定更喜欢。这类型(年代剧)的题材不一样,有喜欢它的观众,能服务到这些相对合适的观众群就够了。”他补充:“我个人其实不太喜欢‘热度’这个词,现在互联网会说你这个(作品)有没有热度,但我更愿意讲故事,如果是好的故事,有没有热度都无所谓,因为好的故事可以传承下去。”

 

 

郭靖宇说,南洋题材剧集是长信传媒的一个重要特色,公司会坚持制作下去。除了南洋三部曲收官作《南洋英雄》,他们也正筹备南洋帮会史诗剧《狮城山海》,预计将在马来西亚柔佛州伊斯干达影视基地拍摄。

 

 

电视城拍戏 点滴回忆在心头

曾在大士电视城拍戏的演员对那里有什么回忆?

 

 

◆洪慧芳:等戏时聚在一起像过年

“大士电视城对我而言有家的感觉,以前我爷爷奶奶住在店屋,外公外婆住在甘榜。长大后这些地方都渐渐没有了,所以当我到电视城拍戏时,有种很熟悉的感觉。”

 

洪慧芳回忆道,电视城的地点偏远,附近没有什么地方可以买吃的,大家都会各自准备、打包食物进去。放饭或等戏的时候,大家凝聚力很强,会聚在一起天南地北地聊,还有人下棋打发时间,“好像过年时大家庭聚在一起的感觉。”

洪慧芳近日参与新传媒中文时事组的节目录制,重新回到大士电视城。“我们只是在外头,没有进去。但从外面看到建筑物屋顶的瓦片都掉落,很陈旧了,很有感触,虽然不舍,但觉得是时候画下句点了。”

 

 

◆郑各评:本地历史要由本地人来拍

“那时候拍《花样人间》回到大士电视城,心情悲喜交集,因为看到重新翻修的‘花香街’觉得很兴奋,但走出那条街看到拍摄之外的建筑物那么残破不堪,心想:怎么会变成这样?”

谈及年代剧,身兼演员和监制身份的郑各评有自己的见解,“年代剧可以呈现出我们的历史,让下一代人知道过去的人是怎么走过来的。老实说,我觉得找西方名导来,也很难拍出那个味道。本地的历史应该由本地人来拍。”

郑各评透露,他手上有两部年代剧的概念和初稿,“年代剧真的难做,尤其资金方面,所以我希望有一天能实现,把它们拍出来。”

 

 

◆向云:都在睡梦中抵达电视城

“对大士电视城的印象已经很模糊了,因为当年去那里拍戏,都要一大早化装,坐很久很久的巴士才抵达,一般上都是在睡梦中度过,走哪条路去也不知道。”

听到电视城被拆除的消息,向云觉得很失落,“前阵子加利谷山旧电视台也被拆除了,感觉那个年代的电视台完全走入历史,告一个段落了。”

 

向云说自己喜欢拍摄年代剧,“因为戏剧张力较强,服装很美。”

 

 

◆郑斌辉:南洋题材年代剧有独特味道

“对大士电视城印象非常深刻,《出路》是我签约后参与的第二部戏,很多场戏都是在那里拍摄。当时身为新人,可以饰演刘妹那么重要的角色,还和多位前辈对戏,真的是压力十足,此生难忘。”

对于电视城被拆除,郑斌辉觉得遗憾,“新加坡影视剧的拍摄地点已经少之又少。拆除电视城如此写实的拍摄地点,我们的年代剧再也不一样了。”

 

郑斌辉认为,场景和服化道具难求,都是导致本土年代剧产量逐渐递减的原因。但他深信,南洋题材的年代剧有独特的味道,足以在不同剧种中独树一帜,“预算肯定会比平常的时装剧多十几二十倍,要在新加坡拿到这样的预算,实在是太难了。拍摄一部好的年代剧,需要政府、电视台与制作单位一起合作,为打响新加坡剧名声而愿意冒险,才有可能再次大放异彩。”